据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消息,该中心针对攀钢钒制品厂钒铁生产中的工业废渣利用开发而进行的《AMC复相材料人工合成技术》研究取得可喜进展,目前正进行大规模工业试验,标志着该公司钒铁废渣利用开发技术实现新突破。此项目的开发成功,既可缓解钒制品生产中的环保压力,提高钒收率,也拓宽了该公司部分耐材产品的原料途径,促进企业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结合近年攀钢做精钒钛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与新材料事业发展作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工作重点,努力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积极针对钒铁冶炼生产中产生的工业废渣开展再利用研究。目前,攀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钒制品厂和西昌钢钒钒制品厂每年产生的废渣约3万吨,因无法开发利用而作为废弃资源,既给攀钢的环保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这些废渣既具有一定的耐火材料属性又含有部分钒元素,能否开发一种在回收渣中钒元素的同时,合成新型耐火原料的新工艺,既可以变废为宝,又缓解环保压力。”该中心负责人童武兵道出当初研发人员的想法。
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研发骨干人员成立项目组,详细做好相关资料整理、筛选技术方案、制定工艺路线、指标检测分析等前期工作,制定了多个研发方向,并进行多项相关研究。由于废渣的稳定性差、易水化,并且强度不高等特性,在较长时间里,一直未能在改变废渣特性上取得进展。研发人员历时近十年的大量实验,对废渣的基础特性反复研究摸索,终于找出了在回收渣中钒元素的同时,合成新型耐火原料的新工艺、新方法。
2018年12月,该公司进行了8吨回收渣的实验,成功实现了在回收钒元素的同时人工合成AMC复相材料的目标。用此方法,既可以使钒制品冶炼中的固废资源实现闭环,减少钒制品生产的环保压力,又可提高钒收率。AMC复相材料还可作为原料添加到耐材产品中,提高产品的高温塑性,保证产品的均匀膨胀,改善耐火材料使用中的开裂、剥落等情况。
2019年2月,攀钢冶金材料公司又组织进行了80吨的较大批量试验,进一步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标志着该公司开发利用废渣的《AMC复相材料人工合成技术》研究在钒铁渣综合利用上成功实现突破,取得固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的重大进展。
“让废弃资源变废为宝,提升资源利用率,也拓宽了攀钢冶金材料公司部分耐材产品的原料途径,缓解原料供需紧张的压力,达到环保与企业效益的双赢。”攀钢冶金材料公司负责人说。目前,攀钢冶金材料公司正进行2000吨的规模化生产实验,为冶材公司实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